查看原文
其他

身心健康││你最大的敌人正是松懈时的自己

周婷丽 LiveinGroup 2022-10-20

有一些人注定相遇 比如你我
有些事迟早要做 比如
关注我



如果您身边有任何想和婷婷讨论的话题,欢迎提问。提问方式:1、关注公众号“亭亭玉言”,2、回复要讨论的话题。然后就等候佳音吧~~~

——————————————

最近有个现象使得我有写一点东西的念头,有这样一些家长,他们的孩子马上面临中考或者高考,他们发现孩子的学习出了问题,具体说就是孩子的现状令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开始变得担忧,整天焦虑不安。这些家长有些是来自于我团体辅导与培训工作中的人群推荐,有些来自于熟人或朋友的介绍,另一些来自于看了我公众号写的文章或者是听了我在教育面对面做的节目,还有些是曾经的来访者介绍过来。无论哪个途径来找我的人,我发现有两个共性的现象——1、都认为孩子有问题,期待我让他们的孩子发生360度的大转变,而唯独自己不想做任何改变,2、希望不付出金钱或者低于我的咨询费用让我帮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并非没有支付能力或者支付不起,因为他们的孩子都穿几千元一双的鞋子,他们是从内心不想付出什么。


凡是这样想的家长,我留意到他们的孩子基本对家长缺少尊重,而且也不搭理家长的唠叨,即便家长为了孩子的事情着急上火,可孩子却“稳坐钓鱼台”,一点都不在乎的样子,似乎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父母的事情,自己只是在帮父母实现愿望而已。


这种没有自我学习动力和兴趣的孩子是怎么被培养出来的呢?我思考着这样的问题。


再了解,逐渐发现是这些父母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需求未被满足,变得懈怠不追求自己内心所需所想或放弃自己,而寄希望于下一代:

如一位父亲小时候因家里很穷,几乎要丧失求学的机会,后来种种努力和坎坷才达到今天的人生高度,大概是感觉社会梯子攀爬的辛苦,所以对孩子从小就百般溺爱,无论是物质方面,如给孩子买名牌,穿名品,出门车接车送,还是在其他方面,如送孩子上重点学校,给孩子用品牌手机、电子产品,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更别说参与社会公益或和同学分享了,总而言之,这个父亲表面看是在宠爱孩子,而从心理层面理解似乎在“喂养那个小时候受穷的自己”却不自知,所有这些,终于培养了一个傲慢、自私、对自己的事情不负责任的孩子,生活如此舒服为何要辛苦去努力学习?——在孩子心里,学习并不是自己需要的,享受眼下舒服、轻松、无负担的生活才是自己需要的。

另一个妈妈因为过去曾经在学业上的挫败没能进入大学,如今学历不高、职业普通、人生九曲十八弯才走到今天,甚是遗憾,唯有让孩子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有个好职业和好的未来生活,然鹅,殊不知这是自己内在的需求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令孩子感觉负担沉重不堪背负而想逃跑,所以孩子对学习不再热情,甚至变得抗拒。

而一些家长想让我免费为他们咨询或者付低价位让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想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想要剥削他人,或者低看对方而培养了一个同样不尊重他人,不遵守社会规则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往往也不愿意做任何付出就想有一个好成绩,一旦别的同学比自己的成绩好就认为是别人故意排挤自己,于是专门和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做对,如在学校逼同学给自己钱,否则就暴力对待等等。

无独有偶,今天在一个微信群看到一条消息:有位高校同行说另一所大学的学生通过别人找到自己想要聊聊自己在学校的困惑,虽然这个学生的高校有心理咨询中心,但她不信任学校的心理老师,也不想给这位同行付费咨询,只想免费聊聊解决自己的困惑。这种为了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他人价值或者降低他人自尊的人无论在大学还是大学之外的其他地方,都非常多见,他们似乎认为别人免费为自己服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春天的生机——这是一位我的团体小组成员在看了我的推送后发给我的,题目也是她起的,多么感动人的连接和互动)

以上几个例子,透着一种这个世界唯我独尊,唯我正确,唯我最大的错误认知,这些家长从来不思考孩子的问题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一个人从出生就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婴儿的觅食,抓握,翻身,站立,行走,咿呀学语都是非常有力的证据,然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家庭逐渐变成了不爱学习、爱玩游戏、只想享受的样子,这些是怎么发生的呢?这些年,家长在其中做了多少贡献而促使问题行为出现并强化?这类家长却很少反思自己。

当一个人,开始对自己松懈时,就把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比如那位父亲,从小受穷现在通过自己努力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却从来舍不得自己穿好的吃好的,只给孩子享受,这样做,不仅没有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爱,反而觉得我们家经济条件这么好,我整天玩游戏就好啦,何必苦哈哈的去学习?殊不知,这位父亲已经精疲力尽了,何不好好享受自己努力得来的成果,改善自己的生活,吃好的穿好的“喂养内在贫穷的自己”,花时间学习弥补曾经的缺失,至于对孩子只需要保证基本的物质需求而不追求“奢侈”,促使孩子体会和感受真实的生活,思考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

当一个人,内心有着某种追求时,千万别放弃,就去自己追求。比如那位母亲,有时间就去追求当年没能完成的上大学的梦想,可以参加高考,可以自学考试,可以学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总之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完成“未完结事件”。至于孩子,允许他/她追求自己内心的梦想,不再背负妈妈的愿望,而让孩子自由飞翔才会成材。

至于不想付出就想有一个改变或好结果的家长,也许可以换位思考下:如果别人要你免费服务,你会感觉如何?这个社会是遵循交换原则的,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我们吸入免费的氧气也需要有一个制氧的绿色环境,如果只想获得不想付出则不符合“生存法则”,人体每天都在吸收营养产生垃圾,不可能只入不出,那样只会毁掉自己,同样持有这样的理念自然会毁掉孩子。这样的人其实内在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因为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态度其实是内在对待自己的外在投射,怀有一个“自己不值得”的信念,与其低看他人,不如好好重视自己,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多自爱,多为自己付出而非向外所求。


当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健康而努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按时作息,那就是对自己的在意和爱惜;当一个有梦想而努力坚持不放弃,而非借助他人为自己实现,这是对自己的负责和尊重;当一个人生活面临困难,关系出了问题,去主动学习和改善而非怪罪他人、期待别人做出改变,则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和承担;当一个人认为别人有问题让自己痛苦,需要他人为此做出妥协或让步,那是自我中心和对自己的放弃,不如遵循谁痛苦谁改变的原则,看向那个痛苦的内在,了解自己的需求,调整关系模式,提升应对困境的能力和策略,这是对自己人生的把握和拥有而非做旁观者。拥有自己的人生而非错过。

       所以,表面看似乎是孩子的问题,其实内在透着家庭内部的关系问题。面对自己的议题才有可能促进家庭关系改善,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记住:你最大的敌人,正是松懈时的自己。

团体工作││我是如何在团体中学习有效带领团体的?

团体工作││团体带领者的内心独白

团体工作││如何面对我们的丧失?

团体工作││团体是成长的最佳环境

团体工作││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有原则—参加两次团体活动的一点感悟

团体工作││关爱生命,从自我觉察开始

团体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人际沟通与情绪管理培训有感

团体工作││口碑才是品牌安身立命的根本

团体工作││成为团体带领者(BAG)实践研习营第一期开营通知

团体工作││成为团体带领者(BAG)实践研习营第二期开营通知

和谐关系││任何人不付出时间,都不会有成功

身心健康││归来后的感悟分享

身心健康││人生的最高优先级,永远都该是你自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关注“亭亭玉言”了解更多

【每日一句英语】

Be yourself, everyone else is already taken. 

做你自己,因为别人都有人做了。


希望和你 不期而遇

如果喜欢 请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更多人

如果您喜欢这个文章,请点击主题下面的“亭亭玉言”或长按二维码,轻松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